苏志燮在中国活动的那些年:他是怎么一步步走进观众心里的?
2013年冬天,北京三里屯某咖啡馆里突然传出阵阵尖叫声。原来是有粉丝发现了正在拍摄写真的苏志燮——这是他首次为中国杂志《时尚先生》拍摄封面。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韩国演员会在未来十年里,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
一、摸着石头过河的早期尝试(2010-2014)
当其他韩星扎堆来中国开演唱会时,苏志燮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他的团队悄悄做了三件事:
- 把《对不起,我爱你》的影视改编权低价卖给湖南卫视
- 在微博开通账号,亲自参与中文文案撰写
- 签约成为某国产运动品牌的亚洲区代言人
时间 | 活动类型 | 数据表现 |
2012年 | 微博开通首月 | 粉丝增长12.7万(数据来源:微博年度报告) |
2014年 | 运动品牌代言 | 季度销售额提升23%(数据来源:安踏2014Q4财报) |
1.1 藏在细节里的文化尊重
记得2014年南京粉丝见面会上,苏志燮特意学用当地方言说「阿要辣油啊」(要不要加辣油)。这个片段被剪成短视频,在当年优酷平台获得超过500万点击量。工作人员后来透露,这句方言他私下练了整整两周。
二、影视作品的本土化突破(2015-2018)
比起直接引进韩剧,苏志燮团队更注重「在地化合作」。2016年与贾樟柯导演的短暂会面,虽然没促成具体项目,但为后续合作埋下伏笔。这期间有三个关键动作:
- 参演中韩合拍电影《暗杀》中国版特供片段
- 为国产手游《剑侠情缘》配音
- 与腾讯视频合作定制纪录片《苏志燮的慢生活》
2.1 那些被忽略的「非典型」曝光
2017年有个有趣插曲:苏志燮团队主动接洽「中国大学生电视节」,自费制作20分钟演讲视频。这个没有商业回报的举动,意外收获高校论坛近10万条讨论帖。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曾在采访中说:「他的团队比我们更懂Z世代的心理需求。」
三、代言合作的精准打法(2019-2021)
当其他艺人追求代言数量时,苏志燮的商务策略突出「少而精」。最典型的是2020年签约某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合同里特别注明「每月参与产品改良会议」。据内部人士透露,他提出的车载香氛系统建议,最终被应用到量产车型。
品牌类型 | 合作年限 | 市场反馈 |
电子产品 | 2019-2022 | 年轻用户占比提升18%(数据来源:华为终端报告) |
美妆护肤 | 2021至今 | 男性消费者增长7%(数据来源:珀莱雅年报) |
四、疫情时期的创新互动(2020-2023)
线下活动停摆期间,苏志燮团队做了个大胆决定:把见面会搬到「元宇宙」。通过虚幻引擎搭建的虚拟场馆,粉丝可以自定义形象与他互动。技术团队透露,这个项目的动捕数据精确到手指关节,光测试就用了三个月。
- 首场虚拟见面会同时在线人数突破50万
- 定制周边商品售罄时间:2分37秒
- 意外收获科技媒体专题报道12篇
4.1 藏在直播间的「小心机」
2022年双十一期间,苏志燮出现在李佳琦直播间。不同于其他明星的客串式露面,他提前三天试用了全部产品,现场用中文说出「这个眼霜的陶瓷按摩头,比我家冰箱里的鸡蛋还光滑」。当晚相关单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刷新国际艺人直播带货纪录。
五、正在发生的新故事
最近有粉丝在北京798艺术区偶遇苏志燮,他正在考察某个新媒体艺术展。工作人员手里的记事本隐约可见「沉浸式戏剧」「数字分身」等关键词。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他以更突破性的方式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
上海的梧桐叶又开始飘落了,街角咖啡店循环播放着《主君的太阳》OST。有姑娘指着墙上的电影海报轻声说:「看,这个大叔好像越来越年轻了。」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