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活动结束后,如何真诚地向媒体表达感谢?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上周五刚办完城市马拉松赛的老张,蹲在体育场门口抽完第三根烟,突然拍着大腿问我:"你说咱们给记者们发完通稿就算完事了?总感觉少了点人情味..."这句话让我想起三年前某音乐节结束后,工作人员用快递给记者站寄了箱矿泉水,附上手写卡片的暖心故事。

一、为什么要专门感谢媒体?

记得《公关沟通实战手册》里提过个有趣数据:收到个性化感谢的媒体人,后续报道合作意愿提升67%。去年市篮球联赛结束后,组委会给每位到场记者定制了刻有名字的采访证相框,三个月后的新赛事报道申请量直接翻倍。

感谢方式 成本投入 情感传递效果 后续合作转化率
群发邮件 时间成本0.5小时 ★☆☆☆☆ 12%
手写感谢信 2小时/每10封 ★★★★☆ 43%
定制纪念品 200-500元/份 ★★★★★ 68%

二、实操中的三大暖心细节

1. 时效性比礼物贵重更重要

某电竞比赛主办方的李姐跟我分享,她们会在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发送感谢短信,内容具体到记者当天的某个报道角度。有次凌晨1点发的消息,第二天早就收到记者朋友圈的二次传播。

  • 时间窗:活动结束后48小时内
  • 避免周一早晨发送(邮箱最拥堵时段)
  • 传统节日前后要提前准备

2. 个性化内容这样设计

参考央视某纪录片团队的作法:他们给每位记者准备的U盘里,存着专属的工作照未公开花絮视频。有位记者说这是她从业十年收到最特别的"电子伴手礼"。

3. 持续互动的小窍门

长三角某马拉松赛事组委会有个聪明做法:建立"媒体助力榜",每季度更新记者们的精彩报道集锦。去年有位新记者因为这个榜单被单位评优,现在成了赛事的"铁杆推手"。

三、避开这些常见误区

隔壁市的美食节曾闹过笑话:给所有媒体寄了同编号的纪念奖牌,结果被发现是批量生产的。后来改成按媒体类型定制——给电视台寄带SD卡槽的文创笔记本,给平面媒体送可替换芯的采访本,口碑立刻逆转。

  • 避免使用通用称呼如"尊敬的媒体老师"
  • 纪念品忌用易碎品或超大体积物品
  • 不要群发相同内容的社交平台@

四、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案

赛事活动结束后如何向媒体表示感谢

去年某明星演唱会突发暴雨,负责媒体接待的小周做了三件事:
1. 连夜整理记者们的淋雨工作照片做成电子相册
2. 次日早餐时配送姜茶和烘干好的采访马甲
3. 三个月后同日期寄送定制雨伞作为"周年纪念"
这个案例被收录进《2023年度公关经典案例集》

窗外的夕阳把老张的烟圈染成金色,他掐灭烟头笑道:"懂了,感谢不是任务清单,是要让每个参与记录的人,都觉得自己被真正看见。"体育场外,最后一批收拾设备的记者正在上车,有个小姑娘回头朝我们挥了挥挂着工作证的手。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