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里的烟火气:那些藏在碗筷间的民间艺术
北风卷着枯叶在胡同里打转,张婶端着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推开院门,瓦罐沿儿上结着糖霜似的粥皮。这腊月里的头等大事,总能把剪纸窗花、面塑小人这些老手艺从记忆深处勾出来,在寒风中活泛开来。
剪刀下的五谷丰登
山西吕梁的老赵家,腊八前三天就开始忙活。老赵头蹲在炕沿上,烟袋锅子别在腰后,手里红纸转得跟陀螺似的。"剪个'鼠咬天开'才有年味儿",说话间纸屑簌簌落下,转眼就蹦出个抱着麦穗的机灵老鼠。这些花样可不是乱剪的:
- 北方剪纸:粗犷的锯齿纹藏着《荆楚岁时记》里的古法,枣树纹要剪出七层才算数
- 南方刻纸:温州艺人用蜡盘托着金箔纸,刀尖游走出细若发丝的莲花纹
纸里乾坤南北殊
地域 | 工具 | 代表作 | 数据来源 |
陕北 | 大号裁衣剪 | 《六畜兴旺》 | 《北方民间艺术调查》 |
佛山 | 特制刻刀 | 《和合二仙》 | 《岭南民俗录》 |
面花儿开在粥碗边
济南芙蓉街的王师傅凌晨三点就开了蒸笼,面团在他手里比姑娘家的绣花针还听话。腊八祭灶用的面塑"圣虫",要捏足十二节脊椎骨,背上还得刻出二十四道麦芒纹。老话儿说:"供桌上的面龙睁了眼,来年的麦子压弯腰"。
面团里的地理志
- 陕西合阳:枣山馍要垒七层,每层十二个面枣
- 山东冠县:面刺猬驮元宝,鬃毛得用梳子压出九九八十一道
年画浆糊香
天津杨柳青的作坊里,九十岁的李老爷子正在描版。他调色不用化学颜料,石榴皮煮出黄,靛蓝草染出青。"腊八刷墙贴画,灶王爷才能看清人间事"。这些年画里的讲究可多了:
题材 | 用色禁忌 | 张贴位置 | 文献依据 |
门神 | 忌用白色 | 院门 | 《年画口诀》 |
灶王 | 须有朱砂红 | 厨房 | 《祭灶杂记》 |
腊鼓声中话传承
河北武强的老艺人正在教孙子凿窗花版,凿子敲在梨木上的笃笃声,混着远处超市播放的《腊八歌》。年轻人在抖音直播捏面人,面团里掺了食用色素,捏出来的冰墩墩戴着腊八蒜项链。
胡同口传来冰糖葫芦的叫卖声,红彤彤的山楂裹着晶亮的糖衣。张大妈把刚剪好的窗花贴在玻璃上,夕阳透过镂空的五谷图案,在八仙桌上洒下一片金黄的麦浪。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