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抄袭第五人格视频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3

韩国游戏抄袭第五人格?这事得掰开揉碎了说

凌晨两点半,我盯着电脑屏幕右下角闪烁的输入法图标,第N次删掉刚打出来的标题。这事吧,得从上周三说起——当时我正瘫在沙发上刷B站,突然被首页推送的"韩国新游惊现第五人格复刻版"给炸醒了。

一、事情是怎么闹起来的?

最开始是Reddit论坛上有玩家发帖,贴了几张韩国手游《Dark Survival》的测试截图。好家伙,那UI布局、角色动作和逃生门特效,跟《第五人格》相似度少说有80%。帖子底下很快吵成一片,有人直接做了对比动图:

  • 角色翻窗动作:连手部抬起角度都一模一样
  • 恐惧半径机制:同样是心跳声+红色边缘特效
  • 地图中的狂欢之椅:连绑人的绳索摆动频率都差不多

最绝的是游戏里的"监管者"设定,虽然改名叫"追猎者",但技能树里明晃晃摆着类似杰克雾刃、红蝶飞天的技能。我翻着这些对比图,咖啡都忘了喝,液体在马克杯里凝出褐色圆环。

二、到底算不算抄袭?

这时候就得搬出法律条文了。根据韩国《著作权法》第136条和WTO的TRIPS协定,游戏玩法本身不受保护——但具体到《Dark Survival》这个案例,问题出在三个方面:

争议点 第五人格 Dark Survival
角色待机动作 左手抚胸右手下垂 镜像对称版
地图交互音效 密码机"咔嗒"声 变速20%的同频段音效
血丝特效材质 半透明丝状粒子 改用螺旋状但参数雷同

网易那边反应挺快,上周五就发了声明说要"启动跨国维权程序"。不过根据2021年《中韩游戏版权纠纷白皮书》的数据,这类案子平均要折腾14个月,最后大多是和解收场。

三、玩家们怎么看?

我混进几个韩国玩家的Discord群组潜伏观察,发现舆论挺分裂的:

  • 年轻玩家A:"这根本就是换皮!测试服里连BUG都原样复刻"
  • 中年玩家B:"玩法相似很正常,当年吃鸡不也这样"
  • 硬核玩家C:"他们至少该改改技能CD数值..."

最逗的是有个韩国主播直播时,游戏突然弹出"检测到异常数据"——结果弹幕全在刷"第五人格正版验证中"。这事后来被做成表情包,在推特上转了快10万次。

3.1 开发者的小心思

翻《Dark Survival》开发商的历史才发现,他们2019年做过一款叫《Ghost Hunter》的游戏,当时就被指控抄袭《黎明杀机》。这次被扒出来的源代码里,居然还有没删干净的"DBD_"前缀变量名(注:DBD是《Dead by Daylight》缩写)。

凌晨三点四十,窗外传来垃圾车收运的哐当声。我翻着韩国游戏论坛Inven的帖子,发现有人贴出了更早的线索——去年某招聘网站显示这家公司在招"熟悉非对称对抗游戏的人才",任职要求里写着"精通1v4玩法平衡调整"。

四、行业老油条怎么说?

联系了在首尔做本地化的朋友老金,他微信语音里带着烧烤摊的嘈杂:"这种擦边球在韩国叫'参考开发',很多小厂靠这个活着。但这次确实过分了,连新手教程的镜头运镜都照搬..."

他提到个细节:韩国游戏分级委员会收到的送审版本里,原本有更明显的模仿内容,后来紧急修改过一轮。"就像考试作弊把选择题改成错的一样的蠢。"老金最后补了这么一句,背景音里传来啤酒瓶倒地的脆响。

顺手查了该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现主要投资人还持股某家换装手游公司——巧的是那家公司去年刚因抄袭《闪耀暖暖》被起诉。这产业链闭环了属于是。

五、法律层面的现实困境

知识产权律师林小姐在电话里给我科普:"中韩游戏诉讼最难的是取证环节。"她经手的某个案子,对方把美术资源全部用AI工具做了风格迁移,最后法院认定不构成侵权。

这次《Dark Survival》更狡猾的是:

  • 角色模型改用韩式厚涂画风
  • 核心玩法包装成"超能力追逃"
  • 连最标志性的"地窖逃生"都改成"通风管道"

不过林律师提到个突破口:他们游戏里有个成就叫"庄园主的礼物",而《第五人格》的设定里正好有"庄园游戏"这个概念。"这种文本层面的雷同,在韩国判例里反而更容易被认定。"

天快亮了,小区里响起第一声鸟叫。屏幕右下角跳出Steam好友消息:"你看他们连赛季名称都抄!"点开截图,《Dark Survival》的"迷雾赛季"和《第五人格》三年前的"深渊的呼唤"活动介绍,除了把"深海"替换成"迷雾",其他文案结构几乎一致。

咖啡早就喝完了,剩下些渣子黏在杯底。这事估计还得吵上好一阵子,就像我键盘缝隙里那些永远清不干净的面包屑。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