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敏公开活动的教学目标设定:一场关于教育温度的实践
在苏州某小学的公开课上,龚敏弯腰蹲在课桌旁听学生发言的照片被家长传到社交媒体后,意外引发热议。评论区里有人留言:"这才是老师该有的样子。"作为长三角地区基础教育改革的代表人物,龚敏近三年参与的27场公开教学活动,场场座无虚席。教师们挤在走廊里记笔记的场景,已经成为这些活动的标志性画面。
教学目标的三个温度计
龚敏在2023年基础教育论坛的发言中,把教学目标比作"温度计"。她说:"好的目标要能测量三种温度——知识的温度、情感的温度、成长的温度。"这种具象化的表述方式,让台下300多位校长纷纷举起手机拍摄PPT。
知识温度:从"记住"到"重组"
在《角的度量》示范课中,龚敏将传统教学目标"掌握量角器使用方法"调整为:"能用量角器丈量生活中三个不规则图形的角度,并说明测量原理"。现场听课的数学教研员发现,当学生拿着量角器测量教室门窗的角度时,有孩子自发用课本搭建斜坡来固定量角器。
传统目标 | 龚式目标 | 数据来源 |
---|---|---|
掌握课文生字词 | 用新学词汇描述上学路上的见闻 | 《小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6期 |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 | 给社区花坛设计三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区域 | 苏州市教研院公开课实录 |
情感温度:藏在作业本里的秘密
某次校际交流活动中,龚敏展示的学生作业本引起同行注意。在《我的植物朋友》习作页脚,她用绿色水笔画了片小叶子,旁边写着:"你的观察比上周多用了两个比喻,叶子都笑出声啦!"这种个性化反馈使该班学生的作文修改率提升40%(数据来源:姑苏区教研室2023年教学评估报告)。
目标落地的五个齿轮
南京师范大学王教授这样评价:"龚敏的目标设定像精密的齿轮组,每个环节都带着润滑剂。"这个比喻生动地体现在她的课堂时间分配上:
- 黄金五分钟:每节课预留机动时间处理生成性问题
- 双色板书:黑色写知识点,红色标注意事项
- 错题博物馆:每周展出典型错误并颁发"进步奖"
齿轮咬合处的细节
在《认识钟表》的公开课上,有个男孩始终分不清时针和分针。龚敏突然说:"我们来玩个游戏,现在大家都是小闹钟。"她带着孩子们用胳膊模拟指针转动,当那个男孩终于摆出正确姿势时,教室里响起了自发的掌声。这个即兴设计的教学目标后来被编入《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案例集》。
当目标遇见现实
去年秋天,龚敏在乡村小学的帮扶活动中遇到挑战:教室里唯一的教具是半盒粉笔。她把《方向与位置》的教学目标改为:"能用身体和教室物件创造八个方位标识"。孩子们用扫把当指南针,用窗户倒影判断下午方向,下课铃响时还有学生拉着她要"再玩一局方向游戏"。
窗外的桂花香飘进教室,粉笔灰在阳光里起起落落。走廊上等着请教问题的老师已经排到楼梯拐角,龚敏拧开保温杯喝了口茶,又从包里掏出那本磨破边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褪色的烫金字——"教无定法,心有温度"。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