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爸玩三国杀这件事,我折腾了整整三个月
上周六晚上,我爸突然在家族群里发了张截图——他用张角在八人军争场收了反贼的人头。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三分钟,这老头三个月前连"判定"是啥意思都要问我,现在居然会算闪电概率了?
为什么非要拉老爸入坑
这事儿得从春节说起。当时我姑父带着堂弟来拜年,那小子掏出手机就要开黑,结果我爸在边上剥着橘子突然来了句:"现在年轻人玩的这些,还没我们当年打够劲。"
我当时就较上劲了。三国杀这游戏明明最适合他们这代人:
- 历史情怀满分——我爸能背《三国演义》回目
- 社交属性强——比麻将健康多了
- 策略深度够——防止老年痴呆
但真把实体卡摊在茶几上那刻,我就后悔了。老头捏着关羽的武将牌皱眉:"这红脸汉子怎么还带个马?技能说明字太小了..."
新手教学的血泪史
第一阶段完全是我的滑铁卢。用教学关演示基本牌时,我爸突然指着【闪】问:"这牌画个门板是啥意思?"我差点把矿泉水喷在卡牌上。
踩过的三个大坑
错误操作 | 老爸反应 | 改进方案 |
按标准流程讲判定 | "你先说清楚乐不思蜀为啥要扔骰子" | 改用麻将术语解释 |
开局就用标准包 | "黄盖怎么老是自己掉血?" | 先用2013基础版 |
在手机端教学 | "这按钮点完怎么没动静?" | 改回实体卡+手写备忘 |
最要命的是身份局教学。我爸当主公死活不装装备:"拿把刀多累赘,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就够使了。"后来发现他真把【诸葛连弩】当成了历史文物...
转折点出现在清明节
家族聚餐时,我二叔这个老三国迷突然加入战局。俩老头为了"界张角该不该改判"吵得面红耳赤,最后居然翻出《三国志》查证。那天之后,我爸突然开窍了:
- 把武将台词抄在老年机备忘录里
- 用象棋记谱法记录牌局
- 甚至学会用"你闪个试试"嘲讽我姑父
有天我加班回家,发现茶几上摆着份手写攻略:《关于闪电判定的二十种应对策略》。我妈偷偷告诉我,老头连着三天看到凌晨两点。
中老年玩家专属技巧包
现在我爸已经能带着小区退休教师组队开黑,我整理了些特别适合他们的玩法:
视力友好设置
把手机调到老年模式+最大字体,实体卡建议买官方出的大字版。我们在武将牌背面贴了便利贴:"关羽-红脸-骑赤兔马"
记忆强化方案
- 把锦囊牌分类装在药盒里
- 用挂历纸画身份局流程图
- 在遥控器上贴"记得判定"便签
最绝的是我爸自创的评书记忆法。每次用技能就念叨:"且说那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有次他用界刘备发动"仁德"时,愣是把技能描述编成了快板。
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上周陪他去体检,医生夸他血压控制得好。老头特别得意:"现在每天琢磨怎么坑反贼,都没空跟隔壁老李头下棋生气了。"
昨天更离谱,我妈打电话说老头在菜市场跟人理论:"你这就跟夏侯惇刚烈似的,不讲道理!"卖菜大妈至今不知道他在说啥。
哦对了,他最近开始研究sp武将,昨天还问我:"那个拿琵琶的姑娘(貂蝉)是不是跟吕布有一腿?"得,又要重讲《三国演义》了...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