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蛋仔派对里的圆球变成萌妹:一场关于游戏拟人的观察笔记
凌晨两点半,我第N次刷到「蛋仔拟人」的同人图时突然愣住——那个粉蓝色渐变的小圆球,被画成双马尾少女后居然毫无违和感。这感觉就像发现便利店饭团突然长出四肢跟你打招呼,荒诞又合理。
一、游戏角色拟人化到底在拟什么
拆开来看,「蛋仔拟人」的核心其实是三次元对二次元的逆向解构。游戏里原本的蛋仔形象已经具备:
- 基础人形轮廓(有手脚)
- 夸张的大眼睛
- Q弹的材质表现
但拟人创作会额外注入:
游戏原始元素 | 拟人化处理方式 |
圆润体型 | 转化成婴儿肥脸型或oversize卫衣 |
配色方案 | 发展为发色/服装主色调 |
弹跳特性 | 用运动袜/弹簧鞋具象化 |
最近特别火的「草莓奶昔蛋仔拟人」,作者@脆脆鲨就保留了游戏里粉色果冻帽的透明质感,但把它变成半透明防晒外套——这种处理比直接戴个塑料帽子聪明多了。
二、为什么女生拟人特别容易出圈
观察了三百多张同人图后,我发现爆款通常符合:
- 色彩对冲原则:游戏原版的荧光色系被降纯度,比如明黄变鹅黄
- 材质混搭:保留游戏塑料感的同时加入棉布、毛绒等真实材质
- 动态捕捉:把游戏里翻滚动作画成裙摆飞扬的瞬间
上周微博转发过万的那组「校园系列」,作者把竞技场地图元素转化成书包挂件、文具盒贴纸,这种细节比直接穿校服高明十倍——毕竟谁现实中会顶着荧光粉头发上课啊!
2.1 男性向和女性向拟人的分水岭
深夜翻收藏夹时注意到个有趣现象:
- 男性向作品倾向强化「蛋」的特征(裂壳、流心等)
- 女性向作品更多把蛋仔作为装饰元素(发卡、背包等)
这个差异在《虚拟形象拟人创作调研》(2023)里有数据支撑:女性创作者83%会保留游戏原色系,而男性创作者只有47%。
三、从橡皮人到国民闺女的进化史
记得最早期的蛋仔同人还停留在「给圆球加五官」阶段,现在发展到能通过服装剪裁表现不同性格:
- 学院风百褶裙+菱格袜=傲娇学霸
- 破洞牛仔裤+荧光腰带=街头酷妹
- 毛绒睡衣+兔耳拖鞋=宅家咸鱼
最近发现的宝藏画师@麻薯团子,甚至用袖口磨损程度来表现角色常玩的地图类型——经常攀岩的拟人角色袖口有摩擦痕迹,这种叙事精度简直可怕。
凌晨三点十六分,窗外有野猫在打架。我盯着刚存的「巧克力蛋仔拟人」突然笑出声——作者把游戏里碰撞产生的裂纹画成了哥特风蕾丝袜,这脑洞值得塞进明天的早饭饭团里。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