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直通车活动专区的商品有独家合作吗?
最近在淘宝开店的商家群里总有人问:"老张啊,你上次报的直通车活动专区效果咋样?里头的商品是不是都有独家协议?"这话让我想起上个月刚被老板催着优化推广计划的经历。今天就着热乎劲,咱们就来唠唠这个事儿。
直通车活动专区是啥来头?
先说个真事。上个月我们店铺新上了款智能保温杯,想趁着天冷推一波。运营小妹把商品往直通车普通计划一扔,结果石沉大海。后来改投活动专区,第三天就看见转化率噌噌往上涨,跟坐火箭似的。
- 流量质量更高:系统会给活动专区的商品打特殊标签
- 转化路径更短:消费者点进来直接看到优惠信息
- 资源位更显眼:经常出现在搜索结果页前三屏
独家合作到底存不存在?
这事儿得从去年双十一说起。当时我们想报名取暖器类目,小二私下透露:"这个坑位现在有三个品牌在争,要是能签半年独家供货协议..."话没说完,但意思大家都懂。
对比项 | 活动专区商品 | 普通直通车商品 |
合作类型 | 部分类目存在独家协议(数据来源:2023年电商行业营销白皮书) | 完全开放 |
价格策略 | 要求30天内最低价 | 自主定价 |
流量支持 | 日均曝光≥5万次 | 按出价浮动 |
怎么判断商品是不是独家合作?
上周帮朋友看他们家的蓝牙耳机链接,发现个门道。在商品详情页最底下有行小字:"本商品参与淘宝独家促销计划",这应该就是暗号。不过也不是所有类目都这样,像服装类目就很少见这种标注。
商家们的真实经历
做母婴用品的王老板跟我吐槽:"去年签了纸尿裤的半年独家,前三个月确实爆单,后来竞品换个马甲又进来了,这独家跟闹着玩似的。"但做小家电的李姐却说:"我们家的破壁机签了真独家,半年内同类产品确实没见着竞品。"
- 食品类目:独家合作率约12%
- 3C数码:独家合作率高达35%
- 服饰鞋包:基本无独家条款
独家合作的猫腻与门道
认识个做家清用品的商家,去年双十二靠着签独家协议,把竞品全挤出了活动专区。结果你猜怎么着?人家在商品标题里加了个"节日定制款",换个包装继续卖普通款,平台也睁只眼闭只眼。
小二们的操作手册
有次喝酒听某品类运营透露,他们的KPI里有个"专区商品差异度"指标。说白了就是不能全是通货,得保证30%左右是其他渠道买不到的款。这大概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商品看着平平无奇却能进专区。
新规下的变化趋势
今年三月份开始,平台在美容仪器类目试行了新规。参加活动专区的商品必须满足以下至少一条:
- 有专利技术认证
- 提供专属赠品
- 30天价保承诺
隔壁老陈的瘦脸仪就因为加了支定制按摩膏,愣是把竞品挤出了资源位。现在他家常备着三种不同赠品,随时准备换着花样报活动。
消费者视角的真相
昨天在小区快递站听见俩宝妈聊天:"淘宝上买的奶粉罐子写着活动专区专属,结果我在拼多多找到同款还便宜5块。"这话让我想起平台招商文档里的小字说明——"独家"指的是渠道组合的独家性,可不是商品本身的独家。
未来可能会怎样?
跟做数据分析的朋友聊过,他说平台最近在测试"真独家"标签。可能要满足三个条件:独立生产线、专属包装、特定售后保障。不过现在还在内测阶段,估计得到双十一才能见分晓。
楼下便利店老板最近也在琢磨这事,他家的网红零食想报活动专区,小二说要保证月销5000单起步。你看,这独家不独家的,说到底还是生意场上的筹码交换。就像我家媳妇说的,管他黑猫白猫,能卖出货的就是好猫。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