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的上海时装周上,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捏把冷汗的事——金沙集团总裁李彦明在走红毯时突然晕倒。现场观众的手机镜头记录下这个瞬间:镁光灯闪烁中,身着定制西装的李总刚向观众挥手致意,身体突然晃了晃,像根被风吹歪的竹子,直挺挺栽倒在助理怀里。
一、现场反应与舆论发酵
品牌公关部的王小姐当时就站在舞台侧面,她事后回忆说:"李总倒下的瞬间,我的高跟鞋差点把地毯戳出个洞。我们总监直接扯着嗓子喊'关直播',那声音都劈叉了。"
- 0-15分钟:现场工作人员用人体墙遮挡媒体镜头
- 30分钟:金沙总裁晕倒登上微博热搜第17位
- 2小时后:品牌官微发布首条情况说明,转发量破3万
舆情指标 | 事件前(72小时均值) | 事件后(24小时峰值) |
微博讨论量 | 820条/日 | 28万条 |
百度搜索指数 | 1,200 | 89,300 |
电商平台咨询量 | 150次/小时 | 670次/小时 |
1.1 急救措施引发的讨论
现场视频里,穿旗袍的礼仪小姐举着托盘当临时担架的画面,在抖音上获得230万点赞。网友@爱吃火锅的猫 留言:"这应变能力,建议写入企业危机管理教材。"但专业医护人员指出,移动昏迷患者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二、品牌方的危机应对
品牌公关总监张浩在事后接受《财经周刊》采访时透露:"我们连夜开了三次会,茶水间的咖啡机都烧坏了。最后决定用'真人真事'代替公关话术。"
- 第一波:发布就医检查报告(附三甲医院公章)
- 第二波:李总本人录制vlog讲解高血压防治
- 第三波:推出"健康关怀周"员工福利
2.1 消费者态度转变曲线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事件发生72小时内,品牌好感度呈现过山车式波动:
时间节点 | 正面评价占比 | 中性评价 | 负面评价 |
事发当日18时 | 31% | 45% | 24% |
次日10时 | 58% | 30% | 12% |
第三日 | 67% | 25% | 8% |
三、行业对比与启示
隔壁办公室的老杨是快消品行业的公关老兵,他边嘬着枸杞茶边说:"这事让我想起去年奶粉品牌那档子事。同样是高管突发状况,处理方式差得跟煎饼果子和法式可丽饼似的。"
对比维度 | 金沙事件 | 某奶粉品牌事件 |
响应速度 | 2小时官微回应 | 26小时后才发声 |
信息透明度 | 公布完整体检报告 | 仅文字说明 |
后续动作 | 推出相关公益活动 | 无后续动作 |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系的林教授在课题研究中发现,这类突发事件中,公众更关注企业的"人性温度"而非完美形象。就像小区里突然停电时,最先亮起蜡烛的那户人家总会收获更多好感。
四、线下门店的真实见闻
周末去南京路步行街的金沙旗舰店转悠,穿西装的店长老赵正给顾客递红糖水:"这是我们新上的养生体验服务。"收银台旁摆着血压仪,包装盒上都印了健康小贴士。常来逛的刘阿姨说:"现在买东西还送体重指数表,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买蛋糕了。"
货架边的两个小姑娘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这个新品包装,这里专门加了'劳逸结合'的标语,设计师怕是连夜改的稿..."直播间观看人数显示已经突破5000人,比平时翻了两番。
夕阳透过商场的玻璃穹顶洒进来,照在展柜新换的"健康生活倡导官"海报上。李总在照片里笑出一口白牙,背景是心电图波纹组成的品牌LOGO。店里的香薰机悄悄切换了精油配方,原本的檀香味变成了提神醒脑的薄荷香。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