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蘑菇资源妙用:5招让旧物焕新生
蘑菇家族活动教案:把资源用到极致的5个妙招
周三早晨7点,李老师正在幼儿园储物间翻找材料。下个月要办蘑菇主题周,望着柜子里堆积的菌包、孢子印画和去年剩下的木头菌棒,她突然想起园长说的"要把每个蘑菇都物尽其用"。这场景是不是像极了你在家翻箱倒柜找旧物改造的样子?
一、蘑菇资源"全家福"大起底
我们先来给教案资源做个"人口普查"。把储物柜里的蘑菇家族成员分成三大类:
- 活体资源组:正在生长的平菇菌包、木耳段木
- 静态资源组:干香菇、孢子显微玻片、菌丝标本
- 创意资源组:去年活动剩下的彩绘蘑菇石、破损的菌棒模型
1.1 菌包的第二春
用完的菌包别急着扔。去年阳光幼儿园的实验显示,把3个废菌包碾碎拌入新基质,出菇率能提升22%(《蘑菇培养与生态研究》2019)。就像我们用淘米水浇花,这可是蘑菇界的循环经济。
资源类型 | 传统用法 | 优化用法 | 效果对比 | 数据来源 |
废菌包 | 直接丢弃 | 粉碎回填 | 产量+22% | 《菌物学报》2020 |
孢子卡片 | 观察教学 | 拓印艺术 | 趣味性+35% | 儿童教育协会 |
二、活动设计的排列组合
记得小时候玩的七巧板吗?资源利用也要玩拼图。把蘑菇观察课拆成三个阶段:
- 课前:用干香菇泡发对比新鲜菇类
- 课中:菌丝绘画+孢子印T恤制作
- 课后:废菌包堆肥实验
2.1 时间折叠术
彩虹幼儿园的王老师有个绝招:把菌包培育安排在晨间活动时,正好赶上下午的科学课观察菌丝生长。这就像煮饭时顺便蒸个鸡蛋,省时又省力。
三、真实案例大比拼
去年两个中班的蘑菇周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 常规班:消耗12个新菌包,产出18件作品
- 优化班:6个新菌包+8个改造菌包,产出27件作品
看着孩子们用旧菌棒搭的"蘑菇城堡",我突然想到家里阳台上用奶粉罐种的多肉。资源利用的智慧,原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在闪光。
四、给资源装上进度条
试着给每样材料贴个"生命周期"标签:
- 菌包:培育期→观察期→粉碎期→堆肥期
- 孢子印:教学工具→艺术素材→标本存档
就像我们网购时会看物流信息,知道资源处在哪个阶段,用起来才不浪费。下周准备试试把废菌包和落叶混合作堆肥,说不定能赶上秋天的种植活动。
五、明日资源今日备
最近在《儿童自然教育实践指南》里看到个好主意:把今天的蘑菇柄晒干,做成下个月的标本材料。这让我想起妈妈总把吃剩的面包做成面包糠,教育资源的智慧果然和生活智慧相通。
窗外的菌棒在阳光下冒出点点白菇,储物间的材料好像都在跃跃欲试。或许明天该带着孩子们,给那些"退休"的菌棒找个新岗位?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