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个能吃的蛋仔派对图片
半夜饿醒时,我画了个能吃的蛋仔派对
凌晨三点十七分,冰箱第三次发出嗡嗡声的时候,我突然特别想吃那种会爆浆的流心蛋挞。但打开外卖软件发现配送费比蛋挞还贵,干脆摸出素描本开始画——既然吃不到,不如画个能吃的蛋仔派对解馋。
一、先得搞明白什么是"能吃"的画
去年在《食品造型艺术指南》里看到过,所谓"能吃的画"得满足三个条件:
- 材料可食用(废话,但有人真用丙烯颜料画过)
- 结构稳定(别咬一口就塌成抽象派)
- 触发食欲(看着得像食物而不是标本)
我翻出过年剩的糖霜饼干原料,发现存货还挺全:
低筋面粉 | 半袋 | 大概能撑到天亮 |
食用色素 | 6色 | 紫色已经结块了 |
翻糖工具 | 全套 | 上次做蛋糕剩的 |
二、蛋仔的萌点解剖学
观察游戏里的蛋仔,发现它们的魔力来自:
- 圆润到违反物理的体型(像充了过量氢气的气球)
- 短到可以忽略的四肢(根本够不着自己脑袋)
- 永远在傻笑的表情(吃了十斤糖的弧度)
用牙签在面团上戳小胳膊时,突然想起《分子料理基础》里说"食物造型的黄金比例是7:3"——于是把蛋仔身体做成七分饱的浑圆,留三分给待会儿要加的糖霜装饰。
2.1 翻糖车祸现场
调粉色糖霜时水加多了,挤出来的线条像融化的蜡笔。干脆破罐子破摔:
- 把失败品揉成波点当装饰
- 用巧克力酱遮盖裂缝
- 撒彩虹糖粒制造"派对感"
烤箱定时器响的时候,整个厨房弥漫着黄油混着香草精的味道。第一批试验品出来时,邻居家的狗开始狂吠——可能闻到了我烤焦的那盘。
三、让食物会讲故事
单独一个蛋仔饼干太寂寞,得营造派对氛围:
主角蛋仔 | 3个不同颜色 | 摆成三角形 |
背景 | 糖霜画彩带 | 故意画歪显得手绘感 |
彩蛋 | 隐藏一颗跳跳糖 | 咬到会惊喜 |
撒最后一把糖珠时,晨光已经透过窗帘了。尝了尝边角料,甜到牙疼但莫名停不下来——可能熬夜降低了我的味觉理智值。
现在这套"能吃的蛋仔派对"正在餐桌上晾着,等室友起床当小白鼠。要是他们吃完没进医院,说不定下次该试试画个火锅主题的...不过得先买点辣味食用色素。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