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世界听好了乡巴佬原版
当“迷你世界”玩家喊出“乡巴佬”时,到底在吵什么?
凌晨2点,我刷到一条游戏论坛的帖子,标题赫然写着《迷你世界听好了乡巴佬原版》,点赞数破千。揉着发酸的眼睛往下翻,评论区早已吵成修罗场——有人怒骂抄袭,有人反讽眼红,还有人搬出2016年的法院判决书截图。这场持续7年的战争,早就不只是游戏优劣之争了。
一、从“搭方块”到法庭见
2015年12月,《迷你世界》测试版悄悄上线时,没人想到它会掀起腥风血雨。当时我还在大学宿舍用老爷笔记本玩《我的世界》,室友突然伸头过来:“这俩游戏怎么长得像双胞胎?”
- 2016年5月:网易代理《我的世界》中国版
- 2017年8月:微软首次起诉《迷你世界》侵权
- 2019年11月:深圳中院判令删除267个核心元素
但玩家间的战争比法庭判决来得更早。记得2017年夏天,“玩迷你的都是乡巴佬”这句话突然在贴吧爆火,后来甚至衍生出各种方言版本。当时有个高三玩家跟我说:“我们班男生分成两派,课间互相扔纸团骂对方游戏狗。”
二、代码之外的文化撕裂
翻出当年的用户画像报告会看到有趣对比:
《我的世界》 | 《迷你世界》 | |
主力年龄段 | 16-24岁 | 10-18岁 |
设备偏好 | PC端为主 | 手机端占83% |
社交货币 | 红石电路设计 | 自定义皮肤交易 |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乡巴佬”能成为攻击梗——在部分核心MC玩家眼里,用手机玩简化版沙盒游戏的行为,就像城里人看乡下人用山寨机。去年有个00后UP主在视频里说:“我们小学时没电脑,5块钱买《迷你世界》永久会员就是最潮的事。”
三、那些法院没告诉你的真相
2019年判决书里有个细节常被忽略:法院认定侵权的267个元素中,包括“野人”等生物设计,但驳回了“游戏整体架构”侵权的指控。这就像判抄袭作文里的具体句子,而不是整篇文章的体裁。
后来《迷你世界》陆续做了这些改动:
- 野人→原始部落民
- 地心人→烈焰星人
- 删除所有提及“史蒂夫”的引导文案
但玩家记忆不会自动更新。直到现在,贴吧还流传着2017年的对比图,没人提醒那些截图里的侵权内容早就不存在了。
四、当骂战变成社交仪式
上周我潜伏进某个2000人的玩家QQ群,发现个诡异现象:群文件里整齐分类着“骂迷你话术包”“反MC语录大全”。管理员是个初中生,他私聊我说:“其实大家早不关心官司了,但定期组织对线就像...嗯,像周杰伦粉丝和蔡徐坤粉丝打架,懂吧?”
这种亚文化甚至催生了新产业链。某二手平台上有卖家专门定制“骂战代练”,服务包括:
- 论坛刷屏服务(5元/千楼)
- 定制化举报信(附送法院案号模板)
- 反串黑话术指导
五、我们到底在捍卫什么
凌晨三点半,窗外开始下雨。翻到2018年《游戏研究》期刊里的一段话:“青少年通过阵营对立获得群体认同感的需求,往往超越对事实本身的探究。”突然想起白天采访的那个女孩,她同时玩两款游戏,却在不同的群里扮演不同的角色。
“有次不小心发错群,发现两边骂的是同一个人。”她发来个捂脸的表情,“其实我知道《迷你世界》早期抄了,但现在玩的早就是两个游戏了啊...”
雨声渐大,论坛首页又刷新出十几条新帖。最新那条标题写着《七年了,该停战了吧》,底下第一条评论是:“停战?除非乡巴佬先道歉!”配着个龇牙笑的表情。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