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赛的宣传方式与媒体覆盖
摄影大赛如何高效宣传?这些媒体覆盖技巧别错过
上个月路过社区公告栏,看见几个年轻人正往墙上贴摄影比赛海报。红底黄字的A3纸被风吹得哗哗响,我突然想起十年前参加报社摄影展时,负责人老张说过的话:"好酒也怕巷子深,再精彩的赛事没人知道都是白搭。"
一、社交媒体:年轻人的主战场
周末刷朋友圈时看到,表弟刚在抖音发了条15秒的短视频,镜头扫过他准备参赛的整套装备。配文写着:"城市之光摄影大赛 倒计时7天!"这种自发传播的效果,比我们当年挨家挨户发传单强多了。
1.1 平台选择有讲究
- 微信生态圈:公众号推文搭配服务号模板消息提醒,去年「镜界」全国手机摄影大赛靠这个组合把报名率提升了37%
- 短视频平台:抖音的挑战赛功能能让参赛者直接上传作品,记得给热门视频买点DOU+助推流量
- 垂直社区:图虫、500px这些专业平台要提前三个月布局,去年国家地理摄影大赛就在图虫做了六期线上分享会
平台类型 | 用户日活 | 内容形式 | 互动方式 |
微信 | 10.9亿 | 图文+小程序 | 留言点赞 |
抖音 | 6.8亿 | 短视频+直播 | 挑战赛 |
图虫 | 210万 | 专业作品 | 圈子讨论 |
二、传统媒体:触达中老年群体的钥匙
上周三去银行办事,看见柜台摆着印有摄影大赛信息的台历。大堂经理说这是和本地报社合作设计的,每个月都会更新拍摄主题提示。
2.1 报纸杂志的变与不变
- 在《中国摄影报》头版刊登征集启事,记得留足3个月的征稿周期
- 地方晚报的生活版块适合做阶段成果展示,去年杭州西湖摄影节每周三刊登入围作品
- 行业期刊的深度报道能提升专业性,《大众摄影》去年为华为新影像大赛做了12页专题
三、线下+线上:1+1>2的化学反应
上周六带女儿去美术馆,门口立着三米高的摄影大赛易拉宝。扫码进入H5页面后,AR功能可以把展馆里的获奖作品"带回家",小姑娘举着手机玩了半个多小时。
3.1 场景化传播四部曲
- 在摄影器材城设报名点,搭配打印机即时输出样张
- 地铁站灯箱广告要配合手机摇一摇功能,去年上海街拍大赛用这招收集了2万条素材
- 高校巡回讲座记得准备纸质报名表,很多老教授还是习惯手写信息
- 颁奖典礼要设置网红拍照墙,获奖者自然会在社交平台二次传播
传播方式 | 覆盖人群 | 成本投入 | 转化周期 |
户外广告 | 泛大众 | 高 | 2-4周 |
校园宣讲 | 垂直群体 | 中 | 即时 |
H5互动 | 年轻群体 | 低 | 3-7天 |
四、跨界合作:意想不到的传播路径
朋友开的咖啡馆最近成了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墙上挂着参赛作品,杯垫印着投稿二维码。老板说自从和「光影之城」摄影大赛合作后,下午茶时段营业额涨了四成。
- 与航空公司合作,在飞机杂志刊登往届获奖作品
- 连锁酒店的大堂电视循环播放宣传片,房卡背面印投稿方式
- 外卖平台开设摄影主题套餐,餐盒内附手机拍摄技巧卡片
傍晚路过市民广场,看见几个大爷围着展览桁架指指点点。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在那些挂着摄影作品的展板上晃动着,倒像是给静态的照片添了动态的注解。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