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世界野人为什么会挖方块
凌晨三点半,我终于搞懂了野人为什么半夜偷我家方块
淦!昨晚盖到一半的树屋又被野人拆了地基。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了,气得我大半夜蹲在树杈上啃着面包观察这帮家伙——结果发现他们拆家居然还挺有规律?
野人拆家实录:凌晨两点半的施工现场
当时月光正好照在砂岩墙上,五个野人排着队过来,领头的那个突然停下,举起石镐就开始凿。重点来了:
- 他们只挖特定高度的方块(Y=63到Y=67之间)
- 被挖掉的永远是最外层的装饰性方块
- 挖完立刻往东南方向跑,像在运送什么
我跟着他们摸黑爬了半小时,结果在沼泽边发现个惊人的东西——
野人部落的"建筑材料黑市"
方块类型 | 堆放数量 | 完整度 |
橡木木板 | 47组 | 89% |
圆石 | 23组 | 76% |
玻璃板 | 9组 | 碎裂状态 |
好家伙,这库存比我仓库还整齐!后来查代码才发现,野人AI里藏着三行关键判定:
游戏机制背后的生存逻辑
根据《迷你世界生物行为白皮书》第17章,野人的采集行为其实分三个阶段:
1. 物资短缺触发机制
当部落周边30格内满足:
- 工具台数量<野人数/3
- 床铺完整度<60%
- 食物储备<8组
系统就会给野人打上"拾荒者"标签
2. 材料价值评估系统
他们自带隐藏的材料优先级列表:
- 可制作工具的材料(木板、圆石)
- 透光材料(玻璃、萤石)
- 装饰性方块(花盆、画框)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我挂在墙上的画总是最先失踪——在代码里它们的材质ID排在掠夺列表最前面
3. 路径记忆优化
最绝的是野人会学习玩家动线。如果你总沿着固定路线回家,七天之后他们就会:
- 记住这条路径上的建筑结构
- 优先破坏路径两侧1.5格内的方块
- 在拐角处预留"观察位"
(难怪我总在同一个转角被野人伏击...)
凌晨四点的防拆家实验
干脆不睡了,试着用不同材料做了三组围墙:
材质 | 被破坏时间 | 野人反应 |
黑曜石 | 未被破坏 | 绕道而行 |
书架 | 2分17秒 | 拆完又摆回去 |
仙人掌 | 立即撤退 | 触发受伤动画 |
天亮前终于找到个邪道办法:在建筑外围放反向工作台。这玩意儿在代码里算"已完成工具台",野人路过时会判定物资充足,叼着面包傻站半小时就自己散了。
窗外鸟叫了,咖啡杯早就见底。看着满地实验材料突然笑出声——谁能想到当初气到摔键盘的野人拆家,现在反而成了最上头的玩法。下次试试在它们老巢旁边造个自动贩卖机?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