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活动中教师的多重角色与日常任务
书院研学活动中 教师到底要干点啥?
上周三在杭州万松书院,我看见张老师蹲在回廊边跟学生比划:"你们摸摸这青砖,跟咱们教学楼的红砖手感不一样吧?"十来个初中生围着砖墙叽叽喳喳,有人掏出笔记本记下砖缝里的青苔。这种场景在研学活动中很常见,但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教师在这时候要同时扮演七八个角色。
一、教师的三重身份转换
记得去年带学生去白鹿洞书院,清晨五点半李老师就挨个敲门:"赶紧的!带你们看晨读的老先生怎么执戒尺。"这时候的教师更像是个文化导游。但到了午间讨论环节,王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突然就切换成了辩论赛主持人,连说话节奏都快了三倍。
- 场景专家:能指着泮池讲科举制度
- 安全员:随时盯着不要踩到青苔
- 摄影师:抓拍学生观察楹联的专注神情
1.1 行走的百科全书
上个月在嵩阳书院,有个学生突然问:"老师,程门立雪的程颐和程颢谁更厉害?"刘老师边擦汗边掏手机,结果发现山里没信号。后来才知道,他包里其实备着《二程集选注》的复印本。
二、藏在细节里的工作清单
时间节点 | 常规教师职责 | 研学教师新增任务 |
行前3天 | 备课 | 实地踩点确认台阶防滑系数(据《研学旅行安全规范》) |
活动现场 | 课堂管理 | 控制小组讨论音量不影响其他游客 |
返程后 | 批改作业 | 整理拓片作业并联系装裱店 |
2.1 容易被忽略的隐形工作
有次在鹅湖书院,赵老师突然从包里掏出针线包——原来有学生的汉服襻膊断了。这些应急物品清单,在《中小学研学实践指南》里可不会写。
三、从早忙到晚的日常
看看岳麓书院研学导师的日程表:
- 06:30 检查学生晨练装备
- 09:00 在御书楼前讲解版本学
- 14:00 带学生摹写"惟楚有材"匾额
- 19:30 核对第二天拓印用的宣纸数量
晚风掠过书院的飞檐,值班老师还在走廊里轻声提醒:"小点声,别吵醒棂星门下的燕子。"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