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退坑画师那些事儿:一场玩家与艺术的漫长告别
凌晨三点刷微博的时候,又看到#第五人格画师#这个话题挂在热搜尾巴上。我揉着发酸的眼睛突然想起来,上个月帮会群里还在争论"现在游戏立绘没那味儿了是不是因为老画师跑了"——这破游戏运营五年多,画师团队早换了好几茬,但总有几个名字会被玩家反复念叨。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神仙画师
摸出抽屉里的限定周边,2018-2020年间的角色设计确实有种特别的灵气。翻遍所有官方画集和早期开发日志,这几个名字出现的频率高得吓人:
- 「鸦居」:红蝶和约瑟夫的亲妈,标志性的浮世绘风格线条
- 「青灯」:入殓师系列皮肤封神的那位,后来被挖去做了阴阳师
- 「白夜」:早期场景原画主力,疯人院地图的阴森感至今无人超越
记得有次线下展见过青灯早期的手稿,铅笔线稿都比现在某些皮肤精细。当时她访谈里说过段话特别戳心:"每个角色都要画三版以上的表情差分,连纽扣反光都要对应不同时间段的光线..."现在想想,这种变态级的细节控现在确实少见了。
离职潮背后的时间线
整理电脑里存的老公告时,发现画师变动基本集中在三个时期:
2019年底 | 第一批核心成员合约到期 | 同期网易在招多个二次元项目原画 |
2021年初 | 美术风格转向低龄化 | 玩家反馈"皮肤越来越塑料" |
2022年至今 | 外包比例明显增加 | 限定皮肤出现素材复用争议 |
最讽刺的是2020年春节那会儿,官方还在吹"原班美术团队精心打造",结果半年后玩家就发现红蝶新皮肤的袖口花纹和某款日本和服素材库撞车。害,现在游戏公司不都这样嘛,老员工带新人做完IP孵化就跑路,能理解但意难平啊。
玩家为什么对画师这么执着?
上周蹲厕所刷贴吧看到个神评论:"第五人格的灵魂一半在玩法,一半在美术"。仔细想想确实,这游戏刚公测时靠的就是那种诡谲又精致的哥特味吸引人。现在虽然建模技术进步了,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后来才琢磨明白,是手绘质感的流失。
早期那些画师特别会在细节里藏彩蛋:
- 医生皮肤听诊器上刻着开发组名字缩写
- 厂长武器纹理里藏着女儿的生卒年
- 甚至地图角落的涂鸦都暗含剧情线索
现在?连角色瞳孔高光都开始用标准化笔刷了。倒不是说现在的团队不用心,就是...怎么说呢,像连锁店和私房菜的区别吧。
那些江湖传闻是真是假
关于画师离职的原因,玩家间流传着各种版本:
- 薪资说:据某离职策划透露,早期画师基础工资才8K,爆火后也没涨多少
- 理念冲突说:2021年转向Q版画风时,据说有画师直接摔了数位板
- 竞品挖角说:米哈游当时开价翻倍挖走了三个场景原画
最实锤的可能是《2021中国游戏美术行业白皮书》里的数据:二次元项目主美年均流动率37.2%,网易系比行业均值还高6个百分点。不过说真的,哪个打工人不想多挣点呢?我要是画师,看到自己设计的角色被做成648的皮肤疯狂吸金,转头却只发个"优秀员工"奖状,估计也得心态爆炸。
凌晨四点半的空调外机声特别响,就像玩家们隔三差五在超话里嚎"把老画师请回来"的声浪。但商业游戏终究是流水线,那些惊艳了时光的笔触,大概只能留在同人图和玩家自制的纪念视频里了吧。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