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者荣耀被指“盗用”阴阳师皮肤:一场玩家间的罗生门
凌晨2点37分,我盯着电脑屏幕第N次放大两张游戏截图——左边是《阴阳师》里大天狗的「崇天高云」皮肤,右边是《王者荣耀》瑶的「森海之灵」。微博上已经吵翻了天,有人信誓旦旦说“腾讯又抄袭”,也有人翻出三年前的素材包反驳“明明网易先碰瓷”。泡面汤在键盘旁边冒着热气,我突然意识到,这事儿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一、皮肤撞车的经典案例
2021年3月那场风波特别有意思。《阴阳师》玩家发现瑶的新皮肤和自家式神至少有三个致命相似点:
- 同样蓝白配色的飘带设计
- 近乎复刻的羽毛纹理走向
- 连技能特效的光粒轨迹都像双胞胎
但翻遍中国裁判文书网,你会发现两家公司从没真正对簿公堂。这就像小区里两户人家都说对方偷了自家WiFi,但谁都不肯先报警。
1. 美术风格的“公共素材库”现象
我采访过某游戏公司的原画师老李(他坚持用化名),他边嗦着螺蛳粉边说:“现在二次元角色设计早进入元素排列组合阶段了。你说飘带?《剑网3》七秀门派十年前就在用;你说羽毛?《魔兽世界》血精灵翅膀更早。”
争议元素 | 最早出现作品 | 年份 |
蓝白渐变飘带 | 《最终幻想14》 | 2013 |
羽衣纹理 | 《天堂2》 | 2003 |
二、法律视角下的“抄袭”定义
法律系的学弟小王凌晨四点给我发语音,背景音里全是翻《著作权法》的哗啦声:“师姐,思想不受保护,表达才受保护。就像谁都能写爱情故事,但你不能照搬《泰坦尼克号》台词。”
2019年《奇迹暖暖》诉《闪耀暖暖》案判决书里有个关键细节:法院认为“服装设计思路”本身不受著作权保护。这就能解释为什么《王者荣耀》公孙离的皮肤和《阴阳师》不知火看起来像姐妹——都是和风+纸伞+蝴蝶元素,但具体建模完全不同。
1. 玩家为何总觉得自己被冒犯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禀赋效应,简单说就是“我家的崽最好看”。有次线下活动,我亲眼看见两个coser为了“谁家式神先出的羽毛装饰”差点打起来,后来发现她们参考的是同一本《日本妖怪图谱》。
三、厂商们的默契游戏
做自媒体的朋友阿杰透露过个潜规则:“其实大厂美术组会互相动态规避。比如腾讯某项目组内部就有个‘网易元素预警表’,但赶上档期紧的时候...”他说到这儿突然开始咳嗽,也不知道是不是被烟呛着了。
翻看《2020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会发现个有趣数据:头部手游平均每1.7天就要更新皮肤。这种恐怖的生产节奏下,所谓“原创”早就变成在 deadline 压迫下的元素重组。
- 2018年《恋与制作人》被指抄袭《神秘信使》UI
- 2020年《原神》角色动作与《尼尔》相似
- 2022年《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卡牌特效神似《炉石传说》
但诡异的是,这些争议最后都像夏天的雷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四、玩家能做什么
去年帮00后表妹整理她参加的“反抄袭”联名活动,发现3000多条留言里真正玩过两款游戏的不到20%。大多数人只是把这事当成社交货币,就像转发奶茶店卫生曝光帖时其实从没去过那家店。
如果你真的在意原创性,不妨试试:
- 对比两个角色的三视图源文件
- 查阅美术人员的创作手记
- 用PS叠图模式看图层重合度
上次用这个方法看某争议皮肤,结果发现相似度其实不足17%,远低于服装设计行业30%的撞车警戒线。
窗外的鸟开始叫了,屏幕右下角显示05:12。泡面汤早就凝出一层油膜,我突然想起《阴阳师》美术总监曾经在采访里说的:“所有传统妖怪文化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关键看谁能让巨人跳起踢踏舞。”或许玩家们争吵的时候,两家的美术组正在某个串吧勾肩搭背地撸着羊肉串呢。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