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奖活动结束后,该不该发感谢信?这可能是你忽略的关键细节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上周末带孩子去商场,正好碰到化妆品柜台在办抽奖。我家那位随手填了张报名表,结果隔天就收到封邮件,开头写着:"亲爱的会员,感谢您在37℃高温天仍愿意驻足参与..."后面还附了张电子贺卡。她边看边感慨:"现在商家真会来事儿,没中奖都让人觉得舒坦。"

一、藏在感谢信里的情感经济学

楼下便利店王老板最近跟我抱怨:"搞了三次抽奖,每次中奖名单一公布就掉粉。"我问他活动结束后做了什么,他愣了半天:"还要做啥?奖品都发了啊!"这可能就是多数商家踩的坑——把抽奖当成单次交易,却忽略了情感账户的储蓄。

1.1 行为心理学给出的答案

抽奖活动是否设有活动结束后的感谢信向所有参与者表达感谢和祝福

加州大学做过个有趣实验:两组参与者完成相同任务后,A组收到标准化感谢邮件,B组收到带个人称呼和具体时间点的感谢。三个月后的回访显示,B组二次参与率比A组高出62%。这说明人们在乎的从来不是那几句客套话,而是被记住的感觉。

对比维度 发送感谢信 不发送感谢信
用户满意度 78%(艾瑞咨询,2023) 43%
品牌记忆度 平均留存9.2天(尼尔森) 3.1天
二次转化率 29%-35% 11%-15%

1.2 别小看这封邮件的温度

我观察过本地20家餐饮店的周年庆活动,发现个有趣现象:凡是在抽奖后发送手写感谢卡的店铺,三个月内客单价平均提升18%。最绝的是有家火锅店,把未中奖用户的感谢信做成纸质版,随下次消费的调料包一起寄出,复购率直接翻倍。

二、实战中的四大注意点

  • 时效把控:发送时间是开奖后24-72小时,这段时间用户的期待值尚未完全消退
  • 内容结构:避免使用"很遗憾您未中奖"这类负面表述,换成"虽然幸运星这次没降临,但您的支持让我们离目标更近了一步"
  • 形式创新:某美妆品牌把感谢信做成刮刮卡样式,100%可得店铺积分
  • 数据追踪:记得在邮件里埋入UTM参数,方便后续分析转化路径

三、这些行业正在悄悄改变

教育培训机构现在玩得更高级。上周收到某编程课的抽奖感谢邮件,末尾附赠了个性化学习路径图——根据我报名时填写的职业信息,推荐了三个免费试听章节。这种把感谢信变成服务延伸点的操作,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抽奖活动是否设有活动结束后的感谢信向所有参与者表达感谢和祝福

3.1 你可能不知道的跨界玩法

汽车4S店把试驾抽奖和感谢信结合起来,未中奖用户收到的不是冷冰冰的通知,而是包含车辆保养知识图谱的电子手册。有个细节很妙:手册里需要填写车牌号的位置,标注着"您未来爱车的身份证号码"。

隔壁张姐的美容院最近刚升级系统,现在每次抽奖结束后,前台姑娘都会拿着用户档案本挨个写备注。比如王阿姨上次抽奖时提到女儿要高考,这次感谢信里就多了句"祝宝贝女儿金榜题名"。这种细腻操作,难怪她家旺季还要预约排队。

四、技术层面如何落地

对于中小商家,完全可以用企业微信+Excel实现个性化推送。这里分享个真实案例代码:

  • 使用VLOOKUP函数关联用户ID与参与信息
  • 设置邮件合并字段,自动插入用户昵称和参与时间
  • 通过条件格式标注特殊用户(如连续参与者)

大型企业可以考虑接入营销自动化系统。某国际快消品牌的感谢信系统包含23个触发场景,甚至能识别用户参加活动时的天气状况。比如雨天参与的用户,会收到"阴雨浇不灭的热情最珍贵"这样的定制文案。

超市李老板听完这些,马上在收银台贴了张便签:"别忘了给没中奖的客人发感谢短信。"上周去买烟时他神秘兮兮跟我说,现在每天能多收到五六条产品咨询。你看,有时候改变就藏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里。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