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开黑突然好奇:第五人格角色名字到底怎么起的?
凌晨三点半,手机屏幕的光刺得眼睛发酸。刚输掉排位赛的我突然盯着游戏加载界面发呆——"红蝶"这名字起得真绝啊,穿着和服飘来飘去确实像只红色大扑棱蛾子...所以网易那帮策划到底怎么给这些角色起名的?
一、角色命名其实藏着明晃晃的套路
翻完所有角色名单后我发现了规律,他们的名字基本逃不出这三种套路:
- 直球型:直接把特征糊你脸上,比如绑绷带的叫"绷带",玩傀儡的叫"傀儡师"
- 文艺型:像"红蝶""宿伞之魂"这种,听着像从古风歌词里扒出来的
- 音译型:外国角色直接音译,比如"奈布"其实是英文名Naib的谐音
命名方式 | 典型案例 | 偷懒指数 |
直球型 | 医生、律师、园丁 | ★★★★★ |
文艺型 | 红夫人、雕刻家 | ★★☆☆☆ |
音译型 | 约瑟夫、伊莱 | ★★★☆☆ |
1. 最没诚意的取名现场
凌晨四点十三分,我对着"慈善家"这个角色名笑出声。这跟给小区流浪猫起名叫"橘猫"有什么区别?后来查资料发现,早期角色确实都是职业直呼,可能那会儿策划组忙着赶工,命名会都是这样的:
- "这个穿白大褂的叫啥?"
- "医生呗"
- "拿工具箱的呢?"
- "机械师啊不然呢?"
2. 突然开窍的文艺期
到2018年红蝶上线时画风突变,这名字既有颜色特征又带生物意象,和技能"燕尾蝶"完美呼应。后来出的"使徒"安、"噩梦"明显开始走氛围感路线,估计是招了中文系的策划?
二、藏在角色档案里的命名玄机
打着哈欠翻游戏内档案,发现有些名字是先有英文名再硬翻的。比如监管者"摄影师"约瑟夫,国际服叫Joseph,国服非要音译成"约美人"...这翻译组怕不是混进了同人女?
那些年官方玩过的谐音梗
- "祭司"菲欧娜其实是Fiona的音译
- "入殓师"卡尔来自Carl
- "勘探员"诺顿干脆就是Norton
最绝的是"幸运儿",英文名直接叫Lucky Guy,中文翻译居然连编都懒得编...这跟给自家狗取名"小狗"有什么区别啊喂!
三、测试服曾用名比正式版带感多了
查资料时挖到个宝藏:很多角色测试服名字更惊艳。比如红蝶曾用名"般若",女巫叫"蛊婆",听着就起鸡皮疙瘩。但可能怕吓跑小朋友,正式上线都改温和了。
现用名 | 测试服曾用名 | 改名的原因 |
红夫人 | 血宴 | 太血腥 |
梦之女巫 | 蛊婆 | 涉及封建迷信 |
看到这里突然理解为什么现在监管者都叫"雕刻家""蜡像师"这种中性名称了,估计是被家长投诉怕了...
四、玩家起的绰号比官方名传播更广
天蒙蒙亮时游戏群突然活跃起来,问了一圈发现大家早不用官方名了:
- "小提琴家"安东尼奥?我们都叫"琴爹"
- "26号守卫"邦邦?"炸弹人"才是本体
- "爱哭鬼"罗比?"小竹笋"多形象
最搞笑的是"疯眼"巴尔克,因为技能是造墙,玩家直接赐名"杨永信"——这可比什么"疯眼"带劲多了。
窗外鸟叫了,电脑右下角弹出"您已连续工作8小时"的提示。最后看了眼游戏里的"囚徒"角色,突然发现他本名卢卡·巴尔萨的缩写是LB...这巧合程度,该不会策划取名时正在喝某品牌酸奶吧?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