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五人格佣兵只有三个角色"这件事,我得好好唠唠
凌晨三点半,我盯着游戏加载界面突然想起个事儿——前两天在贴吧看到有人信誓旦旦说"佣兵只有三个角色",当时急着排位没细想,现在琢磨着这事儿挺有意思。作为从S1赛季就开始玩的老咸鱼,今天非得把这事儿掰扯明白。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佣兵"到底指什么
游戏里其实有两种理解方式:
- 狭义理解:特指求生者阵营里的"佣兵"职业,就是那个戴防毒面具的奈布
- 广义理解:所有拿钱办事的雇佣兵类型角色,这个范围就大了
要是按狭义理解,那确实就只有一个正牌佣兵。但既然有人说"三个",我猜八成是把某些角色特征搞混了。
最容易混淆的三兄弟
角色名 | 外号 | 真实身份 |
奈布·萨贝达 | 佣兵 | 正牌雇佣兵 |
诺顿·坎贝尔 | 勘探员 | 前矿工/冒险家 |
库特·弗兰克 | 冒险家 | 作家/探险爱好者 |
你看啊,这仨都戴着类似风格的帽子或面罩,衣服也都是偏工装风。特别是勘探员那个防尘面罩,新手乍一看真容易跟佣兵搞混。我S2赛季那会儿就老把勘探员喊成"挖矿佣兵",被队友笑到现在。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会?
根据《游戏角色认知心理学》里的说法,玩家对角色分类主要依赖三个特征:
- 外观相似度(这仨都是深色系工装)
- 行为模式(都擅长溜监管者)
- 背景故事(都有野外生存经历)
再加上游戏里确实存在"雇佣兵"这个明确标签,其他相似角色被自动归类也不奇怪。就像我奶奶总把智能音箱叫"会说话的收音机"一个道理。
官方设定里的雇佣兵系角色
翻了下网易去年发布的《第五人格角色年鉴》,真正标注为雇佣兵背景的其实有:
- 奈布·萨贝达(正牌佣兵)
- 帕缇夏·多里瓦尔(咒术师,曾在雇佣兵团当巫医)
- 安东尼奥(小提琴家,为贵族当过私人护卫)
这么看倒确实能凑出三个,不过后两位的雇佣经历只是背景故事里的支线剧情。要是这么算的话,红蝶当过艺伎、祭司在部落待过,是不是也得算特殊职业?这水就太浑了。
凌晨四点十五分,我泡了杯浓茶突然想到——可能人家说的是战斗风格类似的角色?比如:
- 佣兵(钢铁冲刺)
- 前锋(橄榄球冲刺)
- 野人(野猪冲刺)
这三个都是靠位移技能吃饭的,开黑时我们确实管他们叫"冲刺三傻"。要是开麦交流时说"选个佣兵类角色",大概率就是从这三个里挑。
游戏机制造成的认知偏差
第五人格的匹配机制也挺有意思。低段位经常连续匹配到相同角色,我有次一晚上遇到七把佣兵,三把勘探员,两把前锋。这种出场频率的巧合可能强化了"佣兵类角色就这几个"的错觉。
另外商城皮肤分类也有影响。像"军装系列"皮肤同时包含了佣兵、空军和前锋,这种打包销售无形中建立了角色关联性。我徒弟就说过:"能穿军装的肯定都是佣兵系的吧?"
真实数据怎么说
查了下第三方统计平台OdinData的报告,当前版本(第23赛季)共有:
明确雇佣兵背景角色 | 1人(奈布) |
有短期雇佣经历角色 | 4人 |
战斗风格相似角色 | 5人 |
所以严格来说,"三个佣兵"的说法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完全准确,但确实能找到产生这种说法的现实依据。就像北方人觉得南方都吃甜豆花,其实福建人往豆花里加酱油呢。
写到这儿茶都凉了,忽然想起个更贴切的例子——就像总有人说"iPhone只有三种颜色",其实官网在售的就有五六种,但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黑白金这三个经典款。游戏角色认知也是这个理儿。
老玩家的经验之谈
说实在的,玩了四年多第五人格,我觉得角色分类根本没必要太较真。上周带新人开黑,人家管机械师叫"那个会修机的佣兵",我们笑得手机都快拿不稳了。后来想想也挺合理——在萌新眼里,所有能快速破译的不都是"技术型佣兵"么?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佣兵奈布的生日是8月23日,正好是国际雇佣兵日。这彩蛋埋得,网易策划真是细节狂魔。要是哪天游戏里真出三个正统佣兵角色,我猜肯定会选这个日子上线。
窗外鸟都开始叫了,得赶紧把这局排位打完。反正下次再听见有人说佣兵只有三个角色,我大概会边修机边笑着回一句:"是啊,就像说奶茶只有珍珠椰果和红豆三种配料一样——理论上没错,但实际选择可海了去了。"
网友留言(0)